有程序猿财友问七哥程序员能不能炒股,如果可以的话怎么炒股才能赚到钱?对于这个问题也是个因人而异的问题,虽然工作是程序员,但是和很多上班的财友一样,都属于没时间没精力全天候去炒股投资的人,区别更多的就是投资更为理性。这期七哥就分享一篇程序员老司机理财经验贴:理财投资 202 天,有哪些经验教训?
写下这段文字,主要是想保留熊市期间自己内心的痛苦,人是健忘的动物,浮亏的痛苦在回本后很快就会忘记。
趁自己还能记得那些惊心胆颤,小心翼翼的时刻,用文字拍个照。
一、简要复盘过去半年
过去的一年时间中,我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理财投资:港股打新、可转债、ETF 组合。
入场的时间是 18 年的 8 月份,当时的上证指数还在 2740 点,市场情绪一度奔溃的环境下,我懵懵懂懂地入场了。
到目前为止,上证指数重回 2900 点。港股打新损失了 4% 本金,但是在我在小米集团的股票上做了一段时间网格交易,现在基本没有亏损。
在港股打新和网格交易中,我学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遵守规则,制定规则就是为了避免风险,不遵守规则,就是把自己置于未知的风险中。
再说可转债,自从认识了可转债这个投资理财产品,打了几只新发行的可转债。
幸运的是,买的几只新可转债都没有破发,其中一只涨幅最近还超过了 30%。
当时不懂怎么买已经上市的可转债,所以错过了一些价格在底部区域的旧可转债。
不过在可转债上,我现在更清楚它的底层逻辑,以及购买策略,以后会专门做一些关于可转债的经验分享,甚至是可转债评估。
第三个就是 ETF 组合,它的全称是 Exchange-Traded Fund,一种指数基金。我不太懂怎么选择一些基金,虽然报名学了一门理财课,但是依然一知半解,不知道怎么挑选一只好的基金。
专业的事情当然就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我选择了在且慢上跟投长赢指数基金组合,从一开始划分资金用途,只想着用 20% 的本金尝试一下这种投资方式,到最后想加大投资,基本上没有走过弯路。
但是,整个熊市期间,ETF 组合给了我很多机会,由于当时手里的钱有限,也错过了加仓的最佳时刻。
不得不说,选择跟着 E 大(且慢平台的一位专注 ETF 的主理人)是我这辈子在投资领域做过的最正确的决策。
除了年化收益 16% 验证了 “在熊市购买低价筹码,在牛市卖出” 这个看似简单的逻辑,“仓位控制在涨 50%,跌 20% 都舒服的状态”、“要像狼一样死咬住不放”这些投资理念,深入我心。
二、观察他人的情绪
很多人说,股市是个人性的放大器,所有的开心和不开心都会放大数倍。
通过对其他投资者的观察,“数倍”不足以概括股市的威力。这些投资者分别来源于朋友圈、投资平台的社群、程序员社群、证券市场的评论。
我很喜欢去观察这些地方,当市场环境不好的时候,你会发现到处都有人在埋怨、咒骂、撕心裂肺;当环境变好的时候,平时寂静的朋友圈多了很多晒收益的人,他们开心、快乐、满怀期待。
这些声音很杂很乱,有时候我会因为某个评论对即将购买的可转债信心不足,也有的时候我会因为某篇分析文章,觉得某只股票可以一直持有。
所以,我退出了一些交流群,留部分交流群,观察他们的情绪,所谓“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且把他们当成风向标,反向操作。
三、观察自己的心态
我在这场熊市即将转变成牛市的战争中,自认为总体做到了心静如水。
如我之前所说,仓位控制在涨 50%,跌 20% 都舒服的状态,我又不上杠杆(借钱投资),吃嘛嘛香,睡觉也踏实。
通过市场放大器,我也看到了自身的不足。一些低级错误我也犯过,随便列举几个:
跟投 ETF 组合的时候,总想着比主理人买的价格低,所以在加仓购买的时候犹犹豫豫,殊不知在熊市大底区域,逼近主理人的组合品种才是最佳策略。
港股打新时,想着第二天能涨回来,便拿住不放手。谁知 收益跟爱情一样,握得越紧,流逝的越快。后来,我才知道,港股很多都是垃圾股,尤其是细价股(价格在 1 港元以下的股票),都是炒作起来的,只有第一天成交价格和成交量适合打新的人止盈或者止损。
有事没事就看看市场行情。这个在年前越来越严重,当我意识到问题所在以后,我卸载了看行情的 app,保留一些要进行操作的 app。注意力和时间放在主业上,挣取更多的本金更为重要。
最后多说一句,其实挣不挣钱,跟我们本身的关系并不大,分配资金,制定策略,坚决执行,剩下的只能由市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