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随着区块链和虚拟数字货币火爆,ICO项目,在这两年成为了互联网金融骗局集中爆发地。很多投资人、热钱纷纷涌入ICO项目。其中不乏一些项目确实让投资者实现了高额投资回报。但是从007理财网小编获取到的信息中发现,很多ICO项目,存在涉嫌非法集资、庞氏骗局等高风险ICO项目也不少。很多投资者质疑:ICO是非法的互联网金融骗局?ICO区块链众筹=非法金融+庞氏骗局?今天我们分享一篇来自钛媒体的文章:
重磅!ICO大整顿正式开始,定义“非法”箭在弦上
山雨欲来,决定ICO命运的监管文件将于近日正式发布。本该于今日召开的“2017DACA区块链国际高峰论坛”突然被叫停,背后是监管层透露的明确整顿信号。
钛媒体记者 ︳佳音
近来,“山雨欲来”成了大家提到ICO最常用的词。这个集暴利、风险、高科技等标签于一身,行走在创新与违法边缘的ICO,头上悬着一把监管的剑,已经是大家选照不宣的事实。而剑落下之前,是最让人屏息的时刻,可谓草木皆兵。
今天早上,财新网发文称,本该于今日召开的“2017DACA区块链国际高峰论坛”,在昨天突然被叫停,而该会议被叫停的背后,“系监管已经对ICO做出了判断,相关规范文件将于近期发放”,而这份文件内容直接被描述为“ICO将被定义为非法集资”,这让圈内紧张的气氛达到新高。
其实早在前几日,钛媒体针对Pro用户举办的钛坦白微信公开课上,主讲人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陈云峰陈云峰即发出了警示。他透露,8月24日,国务院法制办在其官网公布了《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征求意见稿)》,其中第15条第二款提到,以发行虚拟货币为名义筹集资金的行为,如果违反了国家许可和相关法律法规可能会启动行政调查。“这是对ICO行政监管方向的明确信号。”陈云峰说。
更早在8月18日,央行、证监会、银监会组织的ICO专门座谈会也被业内人士解读为ICO即将被纳入监管的“标志性事件”。
ICO项目让人眼红的暴利,背后巨大的风险
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或Initial Crypto-token Offering的缩写,是区块链项目筹措资金的常用方式,早期参与者可以从中获得初始产生的加密数字货币作为回报。
对于ICO,有人说它是革命,有人说它是骗局。在法律上,还没有给它定性。
说起它的疯狂,先说几个数据:截止到7月19日,今年上半年区块链公司通过ICO模式融资规模达到26亿人民币,而据业内人士估算,从7月19号到8月19号这一个月的融资规模保守估计可能早已经突破了上半年全部的融资额度;仅在今年七月份,区块链公司通过ICO模式融得的3亿美元资金已超过了同时期的VC及早期天使投资的2亿美元总额;目前回报率最高的ICO项目——Stratis收益率高达763倍。
让人眼红的暴利,与之相匹配的是巨大的风险。据ICODD项目发起人、原安永金融服务转型与创新团队合伙人林扬在钛媒体旗下的在线课堂钛坦白第52期分析,ICO存在无法追讨补偿、公信力的缺乏、对投资者的误导、监管规定的空白、技术的不成熟、人员知识的匮乏等六大风险。(后台回复ICO,查看相关文章)
ChinaLedger技术委员会主任、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副总裁兼总工程师白硕在钛坦白中从另一个角度分析了ICO的风险,分别是代币分层、技术蒙汗药、虹吸效应:(后台回复ICO,查看相关文章)
就像鸡尾酒一样,现在的代币根据可流通性的强弱大小排列是可以分层的。但有大量ICO的代币根本没有向上的动力和向上的理由,只能不断的沉沦,到一种除了传销没有什么其他脱身手段的程度。
技术蒙汗药,导致ICO充满认知风险、过程风险、交付风险。
ICO会给链圈的一些技术专家、码农们一个错觉:在链圈挣钱太不容易了,但在币圈挣钱太容易了。这就对链圈的人才形成了一种虹吸效应,不仅把链圈的乙方人才吸走了,甚至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方人才也给吸走了。
就如白硕所说,“一旦开启了ICO的闸门,后续的发展就由不得这个机制的设计初衷和合理内核来控制了”。
暴利、高风险,却缺少明确法律约束
今年5月以来,ICO的项目越来越多,参与人数也是越来越多,监管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其实,我国并没有关于ICO的明确的法律法规或者规范性文件。
据中伦文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互联网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陈云峰律师在钛坦白分析,目前只能从几个侧面,对ICO进行监管:
一是交易所整治。我国在2011年、2012年、2017年分别发了法律界叫38号、37号、64号文,对于交易所的一些不规范行为都做出了规范。陈云峰律师认为,现在二级市场大多数都是直领了通信管理局的ICP许可,没有其他方面的牌照管理,所以市场上有近百家数字资产的交易平台,包括山寨币交易平台。所以,交易所可能是率先要监管的对象。
二是股权众筹整治。证监会发的16号、29号文,明确规定了以股权众筹的名义从事股权融资、募集投资基金、发行股票或者是其他的一些违法行为,平台要被监管。而众筹平台是完成ICO必须的中间环节。
除此之外,陈云峰律师还划出了三条监管红线,分别是非法集资、非法经营、非法证券活动。这些都有法律依据,一些ICO项目可能是会触碰到的。
在此,对于ICO区块链众筹=非法金融+庞氏骗局?我们附上同样来自钛媒体平台的另一篇文章,作者“ ”,原文标题《ICO利润已超贩毒,究竟是革命还是骗局》
ICO圈子已经出现很多行业专家和资深的自媒体开始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一些有关项目评估的指导意见,甚至一些知名的第三方审计公司也有意愿参与其中做一些合规方面的前期咨询,以后这个生态会日渐形成。
币圈疯了。
“一睁眼,账户里多了两个亿!周围的兄弟们身价都涨了几百万!这种你能想象吗?”刚进入ICO圈两个礼拜的成昆(化名)正被这样的故事包围,三观备受刺激。
今年4月份以来,比特币价格逐步走高,从6000多元一路震荡上行,飙升至3万元人民币附近,一扫比特币自2014年以来的低迷行情。
这一波的主要“推手”是ICO。比特币,这种基于密码学原理生成的数字货币,自2009年诞生以来虽然创造了很多暴富神话,但是终究由于实际应用价值有限,最终沉寂下来。可是ICO的出现,让比特币这样的虚拟货币有了用武之地,因为要参与ICO就得用比特币等虚拟货币来支付。
时下,ICO正迎来指数级增长。根据Coindesk发布的2016年区块链市场调查,在2016年区块链项目通过ICO的方式总共筹集了2.36亿美元,接近区块链行业风险投资总额的一半。而截至2017年5月,在区块链行业通过ICO筹集的资金已经超过了风险投资,增长速度之快令人惊讶。
国家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技术平台发布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显示,2017年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65个,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达26.16亿元,参与人次达10.5万。不过,这个数字似乎显得有些保守了,另据金融科技分析研究机构Autonomous NEXT统计,国内参与ICO的人数达到200万人。
新创的ICO平台和项目从四面八方涌来,圈内人都忙得脚不着地。网易科技试图联系一位投资人了解情况。不料,对方直接拒绝,理由是:“我现在没空接受采访啦,现在能懂这个领域的人都在忙着赚钱呢。现在关于这个领域的分享,我只针对有飞机的人讲课了。”
不过,大约90%以上的ICO项目都不靠谱。
90%的项目不靠谱
这是多位投资人在看过项目之后的结论。
ICO,全称为Initial Coin Offering,即“首次公开募币”,这有点像证券发行中的IPO(首次公开募股)。不同的是,IPO是企业为了发展而向公众筹集资金,ICO是企业为了发展而向公众筹集虚拟货币。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绕开现有的一些法律规定,筹集资金更加方便。同时,也让普通人有机会参与早期项目的投资。
时下,这些项目集中在专门为ICO项目搭建的平台上。比如币久网、ICO365、ICOAGE等,有些类似于“证券交易所”。类似的平台从今年4月开始激增,目前已有43家,其中大部分都是原来做虚拟货币交易或者股权众筹的平台。
追梦者基金创始人、创新谷创始人朱波之所以认为大多数项目都不靠谱,是因为亲耳听到自己拒绝投资的区块链项目要发起ICO。
对方希望朱波能为自己的项目在ICO中站台。由于深知项目风险,朱波拒绝,没想到对方说:“朱总,有你们的背书最好,但是如果没有你们背书,我们通过ICO也能融到钱。这个圈子现在大家都这样,钱很多。”前后接触几个这样的项目,朱波才知道了这个圈子的乱象。
有同样感受的,不止朱波一个人。金色财经CEO、火币网联合创始人杜均从4月份开始就接触了大量的ICO项目,发现好多团队都是几个年轻人,拿个商业计划书,其他啥都没有,商业计划书写得都有问题,就想通过ICO圈钱。现在让杜均烦恼的是,每天都有人来问他是不是投资了某个项目,项目的名称他基本都没听过。
“越深入了解,越让我倒吸一口凉气。”朱波在朋友圈感叹,“我相信用不了一年时间ICO这个巨大的泡沫一定会破,因为今天在进行ICO发行的大量公司,绝大部分项目和公司都是被当前主流投资人不看好的项目,而那些不良的ICO发行平台完全不顾项目和公司质量,疯狂收取发行佣金。曾记得几年前的P2P和股权众筹泡沫,让多少个体投资人血本无归。而这波比特币的狂涨和ICO的泛滥,真的让我感受到2015、2016年的股灾将在ICO和比特币上重演。”
股权众筹泡沫的破裂,给朱波的印象特别深。2014年、2015年期间,股权众筹也风靡一时,但是后来大部分都倒闭了。“这是因为这种融资方式有硬伤:首先,投资机构不愿意把优秀的项目拿出来众筹,因为希望更多投入获得更高回报;其次,好的项目自己也不愿意众筹,因为不愿意股权太过分散。”朱波向网易科技分析,并补充说,“现在的ICO和当年的股权众筹很像。”
区块链迷雾
鱼龙混杂的ICO,之所以没有被马上叫停,与区块链这种革命性的技术在发展初期的不确定性紧密相联。
点开ICO平台的网站,满眼的发起ICO的项目都是区块链项目。诸如“星云链”、HPB芯链、借贷链等等,这些项目都是希望尝试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各行各业。
按道理讲,这并没有错,区块链确实会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技术,最重要的是解决了中介信用问题。在过去,两个互不认识和信任的人要达成协作是难的,必须要依靠第三方。比如支付行为,在过去任何一种转账,必须要有银行或者支付宝这样的机构存在。但是通过区块链技术,比特币是人类第一次实现在没有任何中介机构参与的情况下,完成双方可以互信的转账行为。这是区块链的重大突破。未来,区块链的这一特性可以用来解决很多行业的信任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全社会的效率。
问题在于,区块链项目的优劣分辨难度较大。区块链技术本身比较专业,要在各行业落地的话,也需要对相关行业的深入了解。要对项目的应用前景作出判断,并不容易。网易科技记者由于采访和报道的需要,对区块链有基本的了解,但是点开这些项目的介绍,并不能分辨项目质量的好坏。
看过一些区块链目前的应用后,GGV投资经理肖鸿达感觉,其实目前有很多应用未必需要区块链。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很多物流行业的人在做区块链,希望用区块链来做存货管理,但其实很多传统的安全授权管理的工具就可以解决。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很多时候是有代价的,最后应用能否落地,需要权衡代价与收获。再比如之前有一段时间吵得很凶的,用区块链来防伪,其实区块链完全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朱波认为这些项目当中,大部分有明显的投机和忽悠的色彩。他向网易科技解释其中的逻辑:“区块链技术,是产业数字化的底层技术。它如果得到应用,会对各个产业产生颠覆式的重塑。这样的项目周期长,风险极大。如果要想做成功,需要项目团队具备相当的对技术的把控能力、相当的对相关行业的理解能力、相当的资源整合能力。很难有团队能同时具备这些能力。”
他进一步对比:“这比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项目都要难上上百倍,要颠覆各个行业谈何容易!一个项目融上几百万、1000万,哪够啊!缺少优秀投资机构的把关,其凶险比之前大热的P2P高了不知多少。”
暴富的诱惑
如此高的风险,依然有上百万人愿意入局,原因只有一个——暴利。
一位资深玩家总结:“ICO的暴利已经超过了贩毒。”谁谁谁又赚了上千万,这是这个圈子里的励志故事。
出现在股市里的投机方法,在ICO里一样也没落下。投资一个ICO项目,然后等它升值再卖出去,这是真正的投资逻辑。
于是出现了“庄家”。币圈资深玩家老范听说过的“庄家”,原来都是在股市里玩的。而据法治周末报道,目前已经有散户组建QQ群,约定集体投资ICO项目,在具体点位同进同出,坐庄效果明显。
“能被操纵的市场,才是好市场。”上述资深玩家总结,“散户一提到庄家操作市场,往往深恶痛绝,但是如果庄家能很容易地操纵市场,才会有人愿意进来坐庄,旧庄赚了跑了,新庄又来,可能就能带来一波波的高潮。”
虚拟货币交易,不像股市,会设置涨停、跌停,开关市的时间。“7*24小时交易,无涨跌停限制,通过舆论、技术操纵市场也几乎不会被追究,真是庄家的天堂,所以长期看涨。”该玩家总结。
老范认为,这一波会长得这么高,就是因为有很多新“韭菜”。新进的玩家看不清这个圈子的套路,信息不对称,所以很容易被忽悠。
老范是看不上这些玩法的。在他眼里,这和前几年除比特币之外的山寨币一个意思。“挖矿和诈骗,是在这个圈子里获得稳定收益的‘唯二’的法门。”老范告诉网易科技。
他自己是从不参与炒币的,做的唯一的事情是“挖矿”。就是买几个显卡插在自家电脑上,每天开着电脑运算,从而获得比特币。
试水ICO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对ICO持如此负面的评价,因为确实有接受过风险投资的公司愿意尝试ICO。
希望将区块链技术用于建立可信任的分布式商业生态的唯链项目启动于2015年。截至目前,唯链已经接受过两轮风险投资,分别来自万向分布式资本和明势资本,并且已经有酒类、奢侈品、汽车等行业的实际应用落地。
早在今年5月,唯链经过评估决定将ICO提上议事日程。7月在各大平台发公告介绍项目详情,8月18日晚上8点开始销售代币,全过程结束仅耗时2分15秒,连同之前的提前锁定,共募集了总市值超过2000万美金的代币。
对于发起ICO的原因,唯链CEO陆扬向网易科技解释,主要是看中了ICO的两大优势:第一,提高融资效率;第二,快速募集合作伙伴共同拓展生态的能力。
关于提高融资效率,陆扬向网易科技解释:“项目团队所公布的规则,会一字不差地写入智能合约,并公示给所有人。简而言之就是投资者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把ETH等代币打入ICO代币发行方公布的智能合约地址。在得到来自智能合约的购买成功的判断后,发行方会把对应数量的新发行的数字代币原路返还到投资者的钱包地址,交易完成。这是在全网记账的,大大降低了投融资双方的信任成本,从而提高融资效率。而传统的融资方式,这一过程耗时要长于ICO。”
关于快速募集合作伙伴共同拓展生态的能力,陆扬解释:“我们通过代币销售的方式把未来的潜在的企业、个人等用户聚在了一起,他们不止用虚拟货币购买我们销售的代币,还可以和我们一起拓展区块链的生态,将我们的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具体场景,这样技术落地的速度就会加快,网络效应会增大。这是比融资更大的意义所在。”
“从实际效果来看,我们确实通过ICO,接触到更多的潜在合作伙伴,可以使唯链的区块链技术更快在更多的应用场景中落地。”陆扬补充,“之后,我们还会有更多这方面的消息公布。”
不过,对ICO项目的鱼龙混杂,陆扬也不讳言。他认为这是一个市场在发展早期难以避免的情况,项目质量的好坏目前在没有明确监管条例的情况下只能由市场自己来确定。事实上,目前他看到这个圈子也已经出现很多行业专家和资深的自媒体开始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一些有关项目评估的指导意见,甚至一些知名的第三方审计公司也有意愿参与其中做一些合规方面的前期咨询,以后这个生态会日渐形成。
同时,陆扬也不认为“炒币”的作用都是负面的,“这就像炒股一样活跃了市场,增加了流动性,即给予投资者足够的利益驱动力,也无形中对项目起到了推广的作用。”
监管上路
不同以往,在ICO火热三个多月之后,法学界已经开始行动。
8月20日,中国政法大学互联网金融法律研究院发布了《虚拟货币发行、交易与融资法律问题研究报告》,多位法学界、金融界和区块链业界人士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该报告认为,虚拟货币发行进行融资及其交易形成的法律关系依然是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即使是形式上有些不同,但穿透之后,依然是原有的法律关系。无论是通过互联网还是区块链进行融资,只是融资的渠道的不同,并没有改变法律关系及其风险。
更有与会人士认为,在鼓励技术创新的同时,技术与政策应当并行。“基础大法在那儿搁着,法律的基本底线一直非常明确。”
对于ICO区块链众筹=非法金融+庞氏骗局?是否成立,我们坐等市场发展和监管部门文件。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投资风控永远在路上。